无机化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实验师2人;博士4人,硕士9人;硕士生导师6人。
教研室由无机化学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以及科研团队组成。承担了《无机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化学实验Ⅰ》、《化学合成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概论》、《科学教学概论》《学科微格教学训练》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无机化学教研室近三年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贵州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贵州省教学技能大赛等赛事,获国家级一等奖8次,省级一等奖6次,省级三等奖1次。目前,无机化学教研室获批贵州省省级“金课”3门,主持省、校级教改项目3项。
科研方面,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贵州省教育厅项目3项,贵阳贵安科技人才培养项目1项,项目经费共计245万元。近五年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3篇,CSCD收录8篇,获批专利4项。同鑫老师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
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研究方向一:功能性多孔纳米电催化剂构筑及应用
立足于能源与环境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功能性多孔纳米催化剂设计与构筑,运用先进催化转化技术实现了小分子量物质向储能物质的高效转化和精细化工品的高效电化学合成,采用先进的电解技术实现满足工业化的生产需求,进一步运用电化学原位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重要催化体系的表界面反应机理。
研究方向二:无机能源材料化学
采用多种方法合成物相、尺寸及形貌可控的无机能源纳米材料,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探索,重点对氢能等电催化材料及金属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研究方向三:高分子功能材料
开展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制备及改性研究,基于性能-结构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具有良好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将其应用于燃料电池模块,为绿色环保能源材料开发提供一定思路。
研究方向四: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聚焦于化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入探讨化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策略的优化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着重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持续关注国内外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旨在构建科学的化学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