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团学工作  招生就业 
首页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化学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知识手册
2023-10-18 14:12  

目 录

0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1

02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意义?........................1

0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

04 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3

05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3

06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是什么?......3

07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线和底线是什么? .................4

08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SC理念)的?.4

09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OBE理念)的?....5

10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CQI理念)的?....6

11 为什么要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7

12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考查重点有哪些?....................8

13 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9

14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10

15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方式有哪些?....................10

16 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必须达成一致.................................................10

17 认证的结论和周期?.................................11

18 二级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11

19 师范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哪些要求?...................12

20 二级认证监测的主要指标...........................14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0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02.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意义?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0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义,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SC):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 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

(2)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04.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

0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

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0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由中学教育认证标准、小学教育认证标准、学前教育认证标准三类三级构成,三类之间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各有差异,三级之间相互衔接,逐级递进。

第一级:国家对师范类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

第二级: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已有三届毕业生)。(学院属于二级认证)

第三级: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卓越要求。

07.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线和底线是什么?

“主线”即“三个目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个支撑”(课程教学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接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回应需求,找准定位,明确预期;毕业要求,覆盖标准、支撑目标,可衡量;课程目标,对接毕业要求,引导课程教学。

“底线”即“三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一质量标准评学、监控措施,达成度评价机制一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机制一基于评价结果的改进。),“三个达成”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08.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SC理念)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做好六个落实: 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09.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OBE理念)的?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六个对接:(反向设计)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正向施工)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

10.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CQI理念)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 -改进”闭环 ,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师资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设有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做好三个跟踪: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 更新课程与教学。

推进三个转变: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 学校/教师)转变; 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11.为什么要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 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1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考查重点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范围涵盖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目标、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关注学生毕业后发展状况。

重点考查:“五个度”

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3.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1)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2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3教师层面:充分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非常熟悉所任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如何支撑毕业要求;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内涵要求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学生层面: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了解师范专业认证的意义与目的。

14.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通过第二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设定条件开展该专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免试认定工作。

15.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方式有哪些?

专家组在审阅专业《自评报告》和《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认证材料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听课看课、考查走访、查阅文卷、集体评议等方式,对专业达成认证标准情况做出评判, 给出现场考查结论建议,并向高校现场反馈意见。

16.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17.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认证结论分“通过,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

18.二级认证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有哪些?

就是“一践行三学会”,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进一步分解为八个方面: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19.师范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哪些要求?

数量结构: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8:1,本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7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为师范生上课。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

素质能力: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

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实践经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 准和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服务经历。其中学 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析、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

20. 二级证监测的主要指标

序号

维度

监测指标

参考标准

1

课程与教学

1

教师教育课程学分

必修课≥10学分

总学分≥14学分

2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

比例

≥10%

3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50%

2

合作

与实践

4

教育实践时间

≥18周

5

实习生数与教育实践基地数比例

≤20:1

3

师资队伍

6

生师比

≤18:1

7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

≥2人

8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学校平均水平

9

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60%

10

中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

≥20%

4

支持条件

11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

费收入之和的比例

≥13%

12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学校平均水平

13

生均教育实践经费

≥学校平均水平

14

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

≥30 册,每 6个实习生配备中学学科教材≥l套

15

微格教学、语言技能、书写技能、学科

实验教学实训室等教学设施

5

学生发展

16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17

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

≥75%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